一
走啊,出野外!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小孩。望着父亲斜挎的地质包和黢黑伟岸的身影,我的心中产生无限遐想。
走啊,出野外!再次听到这句话时,初出校园脸上还留有一丝稚嫩的我,真的踏上了出野外的征程。身为一名海洋地质工作者,自然与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还记得第一次进行海滩监测时,懵懂的我从未想象过广阔无垠的沙滩有着这般无情的一面。夏季,烈日扑面,骄阳灼背。我手拿仪器,身上被晒得不知脱了几层皮。冬季,我身穿防寒衣,顶风冒雪,破冰前行,依然会被冻得透心凉。而最困难的是船上作业,酷暑寒冬不说,还要面对晕船和身处大海中心的那种无助感。我初次出海进行海上测流工作,需要连续两晚每小时进行10分钟左右的测流。那天,海上突然刮起了大风,茫茫海上无处避风,船体上下颠簸,我立即感到身体不适,恶心呕吐倒是常见,但不能因此影响测流工作的正常进行。我如是想,也如是去做。
艰辛的野外工作锻炼着每个地质人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了一颗颗热爱地质事业的心。
二
记得小学时家里添置了电视,父亲带我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年青的一代》。从那时起,我就对地质工作有了初步的认知。
父亲是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儿时的我对父亲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特别忙碌。长期工作与生活的沉重压力,导致父亲习惯性神经痉挛。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被病痛折磨了15年的他,终于下定决心去北京做手术。可是长期的劳累工作导致其身体状态并不好,术后效果不算十分理想,持续高烧,间接耳鸣……但即便如此,回来之后每天做完高压氧舱,他依然坚持去单位工作。这让我从心底升腾起一股力量,并潜移默化地扎根于我的精神土壤里。
有这样的一群人,她们不是地质人,却与“地质”二字结下不解之缘;她们不是地质事业的耕耘者,却穷其一生为地质事业默默奉献着。母亲,就是其中的一员。
从与父亲恋爱、结婚到现在,母亲称得上是地质事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父亲能心无旁骛地一心扑在工作上,是母亲在背后默默付出。“我干得都是小事,不值一提。”这就是母亲对自己的总结。
记得有一次老家亲戚来秦皇岛看望母亲,母亲带着他们到海边游玩,指着沙滩说:“看见了吗?漂亮吧,我儿子还参与建设了呢!”话语间流露出的自豪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母亲充盈心间的那份深深的地质情怀。
三
新时代的地质年轻一代,继承了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他们没有在野外艰辛中畏难退缩,没有在烈日暴晒中停下脚步,没有在出海眩晕中动摇信念,而是在父辈的精神指引下,搏击大海矢志奋斗,坚定理想踏浪前行,以风雨兼程诠释着地质人的初心,争做志行千里的展翅雏鹰!
苍茫无边的大海并不平静,狂风卷积乌云,大雨倾盆而下,暴雨冲刷着甲板,波浪捶打着船帮。船上,作业人员强忍着胃中的翻涌,认真细致地完成着测流工作……这就是地质人的工作日常。恪尽职守是他们的精神品质,勇往直前是他们的精神坐标。犹记得同事的母亲看到地质工作视频瞬间泪如泉涌的场景。他们不仅是吃苦耐劳的地质人,更是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是家里的顶梁柱。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外业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环境复杂,面对重重难题,地质工作者以“坚刚不可夺其志”的强大信念,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在经验中总结规律。有时船体不断摇晃颠簸,舱内站立不稳、舱外骤雨不息,大家顶风冒雨坚持作业。然而,一旦数据出现偏差,即便舱外风雨交加,作业人员都会重新再做一遍,确保各项数据质量过硬。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常说一句话:“‘煎’和‘熬’都是变美味的方式,加油也是。”
一支“爱岗敬业、勇于担当、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地质勘探雏鹰,在经历风浪洗礼后正在展翅飞翔。志行千里的雏鹰用实际行动证明:初心永恒,我们坚守;使命光荣,我们担当;地质精神,我们传承。
Copyright © 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01360号
地址:三明市富兴路50号 电话:0598-8322166
厦门市湖滨北路78号兴业银行大厦16层 电话:0592-227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