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如画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工作>风展红旗如画
红色三明故事之二十五 ——县委书记张荷凤
来源:原作者:邵康芝 马凤元 陈瑞 (编改:常章生) 发布时间:2019-08-07 浏览次数:2698

 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使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中央决定成立“闽赣省”。5 月上旬,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在黎川胡坊正式成立,把工作卓有成效的张荷凤提升为省妇女部长。

 国民党部队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开始后,红军反“围剿”的战斗首先在闽赣省打响。张荷凤领导、组织妇女,做好筹粮、筹款、扩红等项工作。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愈打愈烈。11月中旬,张荷凤随闽赣省委又从德胜关迁到建宁城,不久,她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闽赣省委、省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方志纯结为伉俪。婚后没几天,方志纯就匆匆奔赴前线指挥作战去了。1933年 8 月中旬,泰宁的东面和北面同时面临大敌,就在这种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张荷凤奉省委命令,来到这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前线小山城,任县委书记。

 国民党大军压境,隐藏在深山僻岭的保卫团和大刀会又猖獗起来,到处袭击区乡政府,许多区委干部惨遭杀害,形势十分严峻。这时,张荷凤便把县直机关大部分的干部派到区乡去开展工作。征粮、筹款,动员群众参军参战;肃清刀团匪;清查潜入的敌特和反动的豪绅地主;发动群众一切为前线服务。有一次在区里,大刀会来袭击,被游击队包围,一个个成了俘虏,戳穿了“大刀会刀枪不入”的骗人鬼话。然后把受蒙蔽加入大刀会的群众放掉,安定了人心,鼓舞了群众的斗志。张荷凤和工作团的同志与群众一起深入战地埋地雷,运粮食,抢救并安置伤员。为阻击敌人,炸桥毁路,构设鹿寨(砍树堵塞通道〉,全力以赴配合红军。恰此时,张荷凤接到调她回省里的指示,她立即回到闽赣省驻地建宁,继续担任妇女部长。

 1933年10月中旬,驻守宁化的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闽赣省在宁化处于非常时期。宁化县失守后,省委动员张荷凤等一批女同志化装去偏僻乡村或深山古寺里暂避一时。但张荷凤她们决心加入省委工作团,坚持随军打游击,转战在宁化一带。

 1935年2月28日,在泉上附近遭到敌人伏击。队伍边打边撤。正在掩护干部家属和难民的张荷凤等一批同志遭敌包围而被俘,被押到仙游,关在一个大祠堂里。此时,身陷囹圄的张荷凤,从新来的难友中获悉丈夫方志纯“遇难”的噩耗,顿如沉雷击顶,心痛欲裂。再说,她自己怀中已孕育了方志纯的后代,她必须咬紧牙关活下去,把这小生命保存下来。后敌人又把她关在建阳监狱。她多次受审,敌人软硬兼施,妄想让她吐出真情,但张荷凤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敌人恼羞成怒用枪托朝她的头部猛击,张荷凤顿时血流满面,昏死过去。醒来时她已躺在牢房中,头边还有一滩血,这时她发现自己什么也听不见了。8月间,又将她押解资溪。11月,一个小生命在资溪昏暗脏湿的牢房里哇哇坠地了,这里一无所有,她只好用自己剩下的那件衣服将孩子裹住,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孩子的出生,给母亲带来了欣慰,她给他取一个由父母两姓组合的名字——张方。由于牢中环境恶劣,加之敌人故意百般刁难,不久,孩子饥病交加,很快地离开了人世。

 在资溪狱中,张荷凤顽强的革命精神使监狱的一个看守老张深受感动。在张荷凤的启发教育下,他再也不愿给敌人卖命,想方设法为张荷凤保释出狱四下奔走,1936年春,张荷凤获保释出狱。出狱后她暗中查访,希望能与组织取得联系。可两年过去了,她的努力未能成功。这样,只好与老张一起流亡到了山东。

 1958年张荷凤回到江西的故乡。1984年1月,张荷凤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73岁。

Copyright © 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5001360号

地址:三明市富兴路50号  电话:0598-8322166

厦门市湖滨北路78号兴业银行大厦16层  电话:0592-2272557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4110号